一处院墙的破败
\n文/牟代祥
\n奶奶走后,她住的那间房子就开始慢慢褪色。
\n这几年的时间里,我总会抽空回老家看看,每当走到院子的时候,我会把脚步刻意地放慢,驻足,然后,从院子的中间环顾四周。
\n其实,早些年,我们所住的房子也在这样的院子里,院子呈开口状,东西两边整整齐齐地分布着几家人,虽然只是简单的几户人家,但热闹的氛围却从没让院子变得冷清,那时候院子的出口会延展到垭口处,也会朝外延伸到其他的院子里。
\n我所在的故乡有很多的院子,似乎每一个院子都有它的历史和来历,有的会以某一个姓氏大族命名,有的就简单地成为某个院子的隔壁,这些院子把人们形成了一个个团体申银证券,既便于大家清楚地知道谁居住在哪,也能让大家把土地划分得清晰。
\n在农村,土地就是农人的根,因此也会因为土地发生很多邻里纠纷,会有一些田间地头的小事发生争吵,也自然会因为邻里关系而最终在时间的助推下慢慢被遗忘,毕竟这样的事并不是什么大事,起码大家还这样的住在一起。
\n当然,每个院子也会有自己的故事,就好比当年的奶奶从另一个场镇嫁到这里一样,她十几岁的青春就从这里延展了我们这个姓氏的荣光,这要在爷爷这样独生子的背景下,才能把开枝散叶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。
\n就这样,院子慢慢地开始热闹起来,在鸡鸣的朝霞中,家家户户开始了一天的劳作,春风轻轻拂过院子,一种朝气蓬勃的气息蔓延开来,在院子外的田埂上,在院子旁的树叶间,在人们扛着锄头的背影里,院子由里到外的催促着大家搞劳动,促生产。
\n而时光犹如一场电影,它看着奶奶青春的身影静静地略过院墙,灶炉旁跳动的火苗把锅里翻滚的红薯煮得耙烂滚烫,墙外的竹子伸着脑袋探进了厨房,微风一过,散落下的竹叶缓缓地飘下,然后一头扎进了杂乱的草堆中。
\n后来,我们长大了,院子里的星光似乎一下就变得特别明亮,月亮在湛蓝的天上,那光,我记得很柔,很亮,奶奶手拿着蒲扇就安静地坐在凉板床上,这样的夜空里,她会讲很多事,有故事,也有她的一些话语,只是时间久远,我并不是很能记得清晰。
\n伴随着青蛙一声声的歌曲在院子前的荷塘里叫起,有些人的背影逐渐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,甚至来不及知道他们的故事,只依稀晓得有这样的一些人,他们曾经住在这样的院子里,遗憾的是他们终究不能长久地住在这里,因为有些故事只能戛然而止,可是院子还在,它还依旧保持着它几年如一日的样子。
\n等到入秋的时候,院子后的学堂响起了朗朗的书声,其中应该有个声音是属于我的!教室里的布置很简单,如同与它毗邻的院子一般,简单的砖墙,透风的窗户,破旧的课桌板凳,长满青苔的瓦片,它应该是书声浸润的古朴,或许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路途,远吗?我们都不知道,我们也不能知道,就像我们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这样的院子。
\n是的,童年儿时的玩伴都会长大,那间教室里响起的书声也终会走远,校园里的那排树还是笔直参天,可旁边的操场已经成为了一垅垅菜园,它们是紫色的蚕豆,是绿色的丝瓜,是高耸的玉米,唯独不是的是长大的我们,也只有它们能守候这里,守候着我们逝去的也回不去的青春光年。
\n慢慢地,院子里的东西两边逐渐零落,那些坚实的柱子也需要一个倚靠才能稳住不塌的房梁,杂草倒是得到了莫大的机会,它们在院子堂屋中间肆意地生长,这样的日子里,院子的熟悉的背影都在时光中淡忘,就像那些长在院子荒凉土地上的蒲公英,风一吹,它们就起飞,快一点的先离开,慢一点再不舍也会走远,剩下光秃秃的枝干,就像如今的这个院子一样。
\n再后来,院子的瓦片不断地向下掉落,有时候是一片,有时候是数十片,它们敲碎在院子的地上,发出的声音像在叩问这片土壤,曾几何时它也没有想过会是如此的景象。我想,奶奶也没曾想过,她离开后,那边房屋歪歪倒倒的只剩下一片院墙。
\n到如今,院子的结构仿如当年一般,可院子的光景早已不似当年,院子里的房屋寥落地剩下几间,却不知道还有几个还乡的人能够记忆从前……
\n天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